维修作业的安全隔离是防止架桥机维修过程中发生意外启动、物体打击或人员误入危险区域的核心保障措施。依据 GB 26469-2011《架桥机安全规程》和能源锁定(LOTO)标准流程,需建立覆盖空间隔离、能源控制、系统锁定的全流程隔离体系,确保维修操作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。
作业区域的物理隔离需形成多层防护。维修区域周边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1 米的硬质护栏,护栏下部需加装高度≥0.1 米的踢脚板,中间增设横杆以防止工具坠落,护栏立柱间距不超过 2 米且能承受 1000N 的侧向力而无永久变形。地面作业区用反光警示带与周边区域分隔,警示带距离作业点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5 米,出入口设置醒目的 “维修中禁止入内” 标识牌和夜间警示灯。高空维修(距地面≥2 米)时,作业平台边缘必须安装防护栏杆,平台地板采用防滑材料且单个孔洞尺寸不允许 φ20mm 球体穿过,防止人员或工具坠落。
能源系统的隔离控制需执行标准化锁定程序。电气系统必须断开主电源开关,使用专用 LOTO 锁具锁定并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警示牌,钥匙由维修负责人专人保管。断电后需用验电器确认无电压,在裸露导体处挂设接地线。液压系统应关闭主泵动力源,操作各执行元件释放管路残余压力,在关键截止阀处安装机械锁紧块,采用楔形锁紧原理确保阀芯无法意外开启。气动系统需关闭气源并释放储气罐压力,在气源阀处加装锁定装置。所有能源隔离点需形成书面记录,明确隔离位置、锁定人及解锁条件。
机械部件的防移动隔离需针对性采取固定措施。对可移动的机臂、支腿等结构件,需用专用支撑垫块或锁紧装置固定,垫块材质选用抗压强度不低于 30MPa 的 hardwood 或工程塑料,与接触面之间加垫防滑橡胶。旋转部件(如卷扬机滚筒、行走轮)需安装临时制动垫,并用销钉锁定旋转轴,防止维修过程中因重力或惯性产生位移。对于悬挂状态的部件,必须使用双保险吊具二次固定,吊具安全系数不低于 4 倍额定载荷。
隔离措施的验证与监护需贯穿维修全过程。隔离完成后必须进行功能性测试:尝试启动设备确认无动作,检查各锁定装置是否牢固,测量电气系统绝缘电阻确保≥1MΩ。维修期间设置专职监护人员,每 2 小时核查一次隔离状态,禁止非授权人员接触隔离设施。多工种交叉作业时,需执行 “作业许可单” 制度,明确各单位隔离责任范围,每日作业前召开安全交底会确认隔离措施有效性。维修结束后,按 “谁锁定谁解锁” 原则依次拆除隔离装置,恢复所有安全设施至初始状态并进行试运行,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解除隔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