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模架在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需针对地质、气候、结构形式等特殊工况制定专项方案,通过精细化操作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。以下为典型特殊工况的处理要点:
一、复杂地质条件应对
1. 软土地基加固
采用格构支架结合钢管桩处理,钢管桩按计算深度插打至稳定土层,通过连接件形成整体支撑体系。例如,厦金大桥项目在滩涂区域采用钢管桩复合基础,单桩承载力达 200 吨,确保模架拼装平台稳定。
2. 岩溶区专项处理
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溶洞分布,对空洞区注浆填充,关键部位增设钢护筒。龙门大桥东辅航道桥通过 “探灌结合” 技术,在 700 米小半径曲线段成功穿越岩溶区。
二、恶劣气候防护
1. 强风应对
安装风速仪实时监测,6 级及以上风停止作业,非工作状态通过限位器、抗风缆绳(预紧力≥50kN)与桥墩临时固结。龙门大桥移动模架配备急停装置,台风期间模架锚固力提升至设计值的 1.5 倍。
2. 暴雨与高温防护
智能雨棚系统根据雨量自动展开,覆盖浇筑区域;高温时段采用夜间施工,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 5-30℃,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降低水化热。湖北某项目通过喷雾降温使箱梁内外温差≤20℃。
三、水上与跨海施工
1. 浮式模架应用
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结合浮吊过孔,如滨州乐安黄河大桥使用 1000 吨级模架,通过液压同步系统实现水上自行过孔,单跨施工周期缩短至 25 天。
2. 抗冲刷与防腐蚀
墩周设置钢板桩围堰,模板系统采用环氧涂层防腐。龙门大桥东辅航道桥通过底模包侧模设计,解决海上施工浪溅区混凝土耐久性问题。
四、曲线桥与小半径施工
1. 铰接导梁技术
主梁与导梁采用铰接连接,通过水平旋转铰调整角度,实现横向转弯。龙门大桥移动模架通过此技术完成最小半径 700 米的曲线施工。
2. 模板精细化调整
采用底模包侧模形式,增设腹板模板 T 型板,补偿曲线段内外弧长差。厦金大桥 60 米移动模架通过三维定位系统,确保曲线段模板偏差≤3mm。
五、既有线与高风险区域施工
1. 绝缘防护体系
模架底部吊挂 5mm 厚环氧绝缘板,接地电阻≤10Ω,防止高压感应电。武广高铁项目在跨京广线施工时,通过 “三层绝缘 + 接地网” 确保接触网安全。
2. 防护棚架设置
在既有线正上方搭设钢结构防护棚,顶面铺设双层防护网,两侧设防抛网。施工时间窗口严格控制在铁路天窗时段,全程监测既有结构变形。
六、高墩与大跨径施工
1. 稳定性增强措施
高墩(>50 米)采用缆风绳 + 液压爬模组合体系,缆风绳预紧力≥80kN。三门峡黄河大桥通过连续千斤顶整体提升模架,解决 70 米高墩施工难题。
2.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
采用 “内降外保” 工艺,内部循环冷却水进水温度≤25℃,外部覆盖棉被 + 塑料薄膜。滨州乐安黄河大桥单次浇筑 620 立方米 C55 混凝土,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实现零裂缝。
质量与安全管控
全程执行 “三检” 制度,重点核查:
软基处理后的支架沉降(累计≤5mm);
曲线段模板定位精度(平面偏差≤3mm);
既有线防护棚架承载力(静载试验≥1.2 倍荷载)。
通过动态监测与应急预案(如液压系统冗余设计、防风应急预案),确保特殊工况下施工安全可控。